跳到主要內容

<系統性回顧工作坊>課後收穫2:搜尋結果很少,就等於搜尋方式很好嗎

講完設定精準題目 (PICO) 後,來看看搜尋出來的結果吧!
我們知道有時會看到結果有兩千篇的狀況,這時固然讓人覺得崩潰,懷疑自己是不是關鍵字下的不夠好等等。但,你以為結果只有5篇時,就能滿意的拍手嗎!?趕著做報告時,當然啊xD
讓我們來看看太多、太少結果時怎麼辦吧!

搜尋方式概覽

先了解一下有哪些搜尋方式,再來談結果太多、太少怎麼處理
  • Free text: 隨意輸入搜尋字詞,要靠背景知識把所有同義字都打出來
  • MeSH term: 當有很多同義字時應該使用,是資料庫為每篇文章設定的標籤(背後有一群人辛苦的分類啊)會囊括幾乎所有同義字,節省大量時間
  • Title search: 限定只搜尋標題有這個詞的,當只有一兩種明確的名字時使用,可以增加特異性
  • 布林邏輯:把多個詞靈活的串在一起,包含AND, OR, NOT三種,組合出無限可能xD
  • Filter:主流資料庫幾乎都有,放在左手邊那一條,讓你設定研究的類型、發表時間、研究對象等

太多結果,怎麼辦?

看到一兩千篇文章出現在面前,馬上舉雙手投降,怎麼看得完、怎麼找得出最適合的那篇呢?
這時我們需要縮減一下搜尋範圍,可以採用的方法是:
  • 用Title search取代MeSH:例如搜尋止痛藥時,不要用MeSH的NSAIDs這個大分類,而是用Title search找你有興趣的特定藥物如indomethacin
  • 增加Filter限制:可以限制只看最高證據等級的Guideline, Systematic review,或是只看最近五年出版的文章等
  • 善用NOT邏輯:有時跑出很多同類型的非目標文章,這時可使用NOT來去掉不想要的結果,可以搭配MeSH來大範圍去除特定結果
    • 呼應上一篇的「預後型研究」,因為我們不想要有治療,就可以用NOT去除掉那些治療

太少結果,可以嗎?

如果全部的文章都符合我們的臨床問題,其實也開心不起來呢⋯
太準確的搜尋結果,表示可能有些文章沒有被我們找到(就是敏感性與特異性互相消長的概念囉),這時反而該來好好想想怎麼放寬標準
  • 使用MeSH term:點進其中一篇文章,看看他被下了哪些關鍵字,直接拿來搜尋囉
  • 使用Similar article:找篇最符合的,讓資料庫自己建議你他覺得類似的文章
  • 改成使用Free text:MeSH更新其實需要3個月的時間,因此太新的研究其實不會包含在裡面,可以嘗試使用free text來找出他們
  • 放寬其他一切標準:研究類型不要太嚴格、不用最新、同類藥物都可以,等等等

總結以上

我們有很多搜尋的方法,搭配起來就是要區分增加敏感性的、增加特異性的,希望對大家找到想要的文章有幫助囉!
  • 找更多文章(增加敏感性):MeSH term, similar article, OR
  • 找更少文章(增加特異性):Title search, filterNOT

同系列文章

留言

熱門文章

ACSM-CPT 準備心得 (一):前言

考到美國運動醫學會證照 (ACSM-CPT)了! 我應該是很靠「身體學習」的人,大學時就特別喜歡解剖,因為可以在自己身上摸到那些構造,也可以透過觀察身體,去感受每個部位的存在,然後嘗試在不同狀態下,各個部位的變化,應證書上說的事物。到實習醫師時,在復健科學到運動處方,也覺得很有趣,雖然不是特別愛運動的人,但又有一個可以讓我去觀察身體的學科,試著去剖析運動的方式,想像著身體裡正發生的事情,很引人入勝呢!或許也是這樣的原因,後來才選要走復健科吧~ 今年九月就要進復健科,想說趁這段時間先來把運動醫學學起來,順便考張證照來給自己持續唸書的壓力。網路上查來查去,ACSM很適合醫療相關背景的人來考,通過率也是五大證照裡最低的,美國人來考通過率是53%(這個自虐XD),就報名了五月份林嘉志老師的ACSM-CPT課程,並趕在五月最後一天通過考試!! 實在很開心,因為題目比想像中的靈活,也考很多美國法律、保險,甚至心理學的東西。 網路上較少題目相關的分享 ,因此想來分享考試的心得與技巧,希望讓有興趣考的人有個參考~ ACSM-CPT 準備心得 ACSM-CPT 準備心得 (一):前言 ACSM-CPT 準備心得 (二):資源 ACSM-CPT 準備心得 (三):題目方向 ACSM-CPT 準備心得 (四):準備過程與考試當天

復健科醫師的徒手治療學習 A Physiatrist's Learning of the DAI Osteopathy Course

走上復健科醫師的初衷之一, 是希望能夠不只以藥物,來協助病人的復原、讓生活品質變好 。很幸運在今年初時,參加了 全衡學會 理事長汪作良醫師的講座,分享他做手法治療多年來的心得,講述他如何以手法治療協助病人改善。 在汪醫師身上,我看到了心目中復健科醫師的樣子,也聽到汪醫師大力推薦一個台灣全新的課程—— DAI Osteopathy (D'Ambrogio Institute) 。 DAI是 IAHE 三大體系之一,另外的兩個是Upledger Institute (顱薦治療)及Barral Institute(內臟手法)。而上完這六天的課,也實際感受到這是今年很重大的學習! 嘗試以這手法做在一個朋友身上,讓他一直好不了的手指僵硬感,從8分下降到了1-2分 。這裡記錄一下課程的心得,與身邊的醫師、治療師分享,並招募願意讓我試做、或是想一同學習的朋友~ 榮幸與 Dr. Kerry D'Ambrogio (左) 以及汪作良醫師 (右) 合影 課程特色 這是我第一堂手法矯治的課程,無法用自己的經驗來比較這堂課的特殊,但這六天詢問了身邊的 醫師與治療師,都一致地給出極高的評價 !以下結合有經驗同學們的心得分享: 平常的手法矯治課程,大多有個自己的體系,專注在一個個不同的地方,例如脊椎、筋膜、內臟等。但在學了很多招式後,要怎麼完整的全面評估病人,要怎麼選出最適合的招數,通常沒有很清楚地回答, 好像都要自己把招式學完後,自己摸索著出招的時機 。 講師 Dr. Kerry D'Ambrogio 他融合了自己物理治療師 (Physical Therapy)、整骨醫師 (Doctor of Osteopathy)、針灸師的專業,帶出了一個 非常結構化、具有科學實驗精神的知識體系 ,讓我們對於精密的人體,好像有了一個說明書可以參考。 Dr. D'Ambrogio 很讓人欽佩,在臨床上,他很重視病人的進步,也持續在每次的治療中自我反思與進步; 在教學上,他把知識架構的清楚、易懂,也對於每個問題認真回答,沒有藏私 。他把治療與教學變成了志業,是他每天最開心投入的事情。他目前每天看15-20個病人,每週開48堂教學課程呢! DAI Osteopathy的核心 全人與自癒的概念 肩膀的不適,不一定只有肩膀的問題。 人有自癒的能力,我們可以 透過把組織癒合的道路打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