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<電腦玩物Esor的時間管理哲學>課後感—不斷改進的實踐型時間管理

從大二開始看Esor的文章,到上星期參加他的 <電腦玩物 Esor 的時間管理哲學> 工作坊,更加瞭解了他實用派的人生哲學。他講的不是「擠出時間的乳溝、把所有該做的事情做完」等常見講法,而是系統性地提出:排出人生真正重要順序、為每次經驗覆盤學習、勇敢把休閒活動排入重要行事曆。讓人非常印象深刻。就讓我分享一下這次的學習心得吧,當作開部落格第一篇剛剛好啊!



數位高手、生活實踐家 - Esor

        Esor的部落格名為「電腦玩物」,但講述的除了數位應用外,還包括對於時間、任務、人生的看法,最近的風格更走向以「實踐心得」分享為主,其分析入裡的方式,讓他介紹的東西能夠套用到每個人身上,這些事情裡面可以看到他背後有套「實用論」的哲學貫穿。

        這十年來他已累積5000篇文章,瀏覽量突破1億5千萬次,裡面看到的除了驚人的數量,還有那算下來每天超過一篇的文章。這樣的文章數會讓人以為他是專職部落客,但他其實還是個白領上班族,有很多工作專案要處理,這更讓人好奇他怎麼還能當個部落客、好老公、好爸爸。

        雖然關於他生產力的文章我大多有看過,但這次報名參加工作坊一方面很想親眼看他怎麼把一切串在一起;另一方面,也當作感謝吧,讓我醫學生生涯可以高效學習與做事的人啊!

        這次的工作坊過程交叉著概念、舉例與實作,讓人非常清晰地瞭解到他怎麼可以同時完成這麼多事,尤其是對於人性的解析,真的會是務實、可複製的生活方式,大推!
Esor 最厲害的點在於以下三個:
  1. 以人性為出發:抓出屬於自己的目標,落實自然實踐法
  2. 以行動為歸依:找出施行的最小步驟、將任務架構化拆解
  3. 以經驗為學習:不斷複盤,將現在的經驗轉為未來的模板

第一個是以人性為出發

        舉例來說的話,像是不要把未完成的事情直接排到隔天,而是去探究「為什麼這件事我做不完?」浮出來的可能是懶惰的習性,那再更深入看「為何懶惰?」就會浮出複雜的心理----玩樂時間不夠,又覺得去玩太有罪惡感,但又不想做正事(我在說我自己xD)。

       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就來做做嘗試,如果把玩樂時間排入行事曆,那是否就可以破除罪惡感、擁有休閒,最後好好做事呢?當然也有可能失敗,但只要在看進去「我為什麼花超過排定的時間在玩樂?」(仍在說我自己xD),又可以再試一下把玩樂時間排在必定要做的行程之前,讓自己一定會被打斷。

        這樣不斷的探究問題、嘗試方法的過程,包含的是去接受自己當下的樣子,然後好好詢問自己現在還能怎麼做,而不是陷在情緒裡出不來(懊悔等等太常見了),後來也衍伸出了 Esor 強調的「自然實踐法」,但這部分就留給大家去他的工作坊學習囉。

第二個是以行動為歸依

        在看準了每個任務對自己的價值後,就要想盡辦法的讓自己去「做」這件事。很厲害的是他會去找到最小行動步驟:只要開始了第一步,就能讓自然的繼續推行下去。

       另外,不像一般只說要拆解成最小步驟,而是具體地教你如何拆解出每個步驟--前後左右拆解方法:往前找前置步驟、往後找下一步行動、往左找替代道路、往右找附加價值。

        像是對我自己來說,把寫這篇心得的任務,找出最小的行動步驟就是「嘗試拆解需要的步驟」,然後往前分析出原來我需要「回頭整理筆記」,往後知道我要「寫出大綱」,也知道可以用「隨意發想來產生更多想法」,還可以「順便產生自己的第一個部落格」。這樣重複個幾次,就可以很輕鬆的列出需執行的事項。


第三個是以經驗為學習

        看他 Evernote有一萬多篇筆記(我三年來累積3000篇應該也算跟上腳步!)光一個煎牛排的任務,他可以從看食譜學習的短筆記,不斷去尋找更好的煎法、寫下實作經驗等,累積成長長的一條筆記,就知道他有多愛吃牛排真的很能從經驗裡學習。

        可能看到這會覺得這人生好累,但實際看他執行起來卻不然。掌握著第一點提到的「自然實踐法」的 Esor,運用很輕鬆的方式累計著這些經歷,這部分就弔胃口一下,請大家參加課程學習吧!話說,人生中重複發生的事情實在不少,每次都重新來過太可惜了。

結論

        時間管理是為了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為了做完老闆/老師交辦的事項,能夠每天確定自己會為己做點喜歡的事情給人無限的滿足。這堂課的過程中,我成功重整了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,排好了未來三個月的行事曆,也很順利的實做了一個星期,實在非常值得。在講述時間管理的課程中,我卻覺得看到了更高層次的人生態度。

推薦閱讀

  1. 實作進攻型行事曆:學會留時間給自己的進度排程心法
  2. [時間技客-1] 做得到的每日待辦清單:1-3-5 專注法則
  3. [時間技客-18] 只要週末一小時的計畫,完全改變你的未來一週

<本文獲 大人學 轉載刊登>

留言

  1. 很棒,加油!希望看到你之後有更多優質的文章與大家分享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嗨您好,
    我是大人學的編輯敏瑜。

    偶然之中看到您這篇課後心得,覺得寫得易懂又切中核心。
    因此想詢問您,您是否願意授權讓我們刊登到我們的網站上,讓更多對這堂課有興趣的人了解這門課究竟能帶來什麼收穫?

    我們會標上原文出處,也會超連結導回您的平台。

    期待您的回覆囉,謝謝!

    敏瑜 敬上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敏瑜您好

    感謝您的贊同,Esor很厲害我才能寫出這些,當然歡迎分享!

    也請把課程網址給我,我這邊也可以同步超連結。

    柏威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柏威您好,
      謝謝您分享。

      今日已刊登您的課後心得,以下提供連結。
      謝謝!:)

      https://shop.darencademy.com/article/view/id/49

      敏瑜 敬上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

<第一階段醫師國考>準備方法分享3: 可用資源與其他建議

除了科目分析、個人經驗以外,好用的資源非常重要,另外也還有個其他建議想與大家分享,來往下看吧!另外附上四個主題的連結: 科目特性分析 :講述依照特性來對應讀書方法、各科分析、資源介紹,幫助讀書計畫的擬定 個人準備過程 :個人的目標、讀書方法 可用資源、其他建議 可用資源 慈濟校內可用資源 C.國考 內有大量東西,包括免疫口訣、複習影片等,去挖寶吧! 我自己有使用的資源,請見「 各科分析 」 校外可用資源 考古題詳解 :考古題當然是必備,感謝陽明的同學。 國考每五年換一次題目,每批考題重點不同,可以去打探一下最近換題目的年份,像生化細胞膜就是這五年才第一次考 (還可惡的考很多) 。 讀考古、分析出題傾向時就以換題目後的年份優先 ! 國考心得 :參考前人心得很重要啊, 感謝陽明同學分享。 請 尋找跟自己目標分數&狀態差不多的 ,才最具參考價值。 FB國考申覆團:每年考後都會開,差一兩題的希望啊。 祝福大家都是考過後,來幫助同學才用這個...近年申覆通過率降低,通過的同學可以多回來幫忙啊!(每年重新開團,沒過的私下問問同學們吧) 其他建議         趁著讀國考複習時,開始嘗試用Evernote / OneNote等雲端筆記吧,以後在臨床時就可以輕鬆地找回以前讀書的內容,還滿不錯的!         只是要注意,並不是把書本內容 / 趙俊彥影片都抄進來,那反而花太多時間, 進臨床知識Google都可以馬上找到,因此筆記的重點是 整理過 的東西、知識的 邏輯 等。

<系統性回顧工作坊>課後收穫1: 診斷、預後、傷害型研究用PICO搜尋嗎

Prof. Edwin Chan 是 Director of Cochrane Singapore,算是亞洲地區 EBM 與 Systematic review 的大師,本身有很豐富的學術經驗。很榮幸也很幸運的,花蓮慈濟醫院在 2018年12月5日,請他來為我們舉辦一日工作坊。看到這樣大師級的人物,即使搭夜車,也從嘉義大林趕回到花蓮上課了(路途遙遠啊!)接下來的幾篇,將舉這次印象深刻的幾個重點來跟大家分享囉。 PICO萬能? 每次提到EBM,大家最常反射想到的就是”PICO”,是我們常用來搜尋文獻的好工具, 但PICO真的萬能嗎? 在面對不同類型研究時,其實應該要使用不同的搜尋策略: Therapeutic: PICO Diagnostic: PIGO Harmfulness: PEO Prognostic: PO Therapeutic study 用 PICO 常聽到的PICO,其實是為了治療型的研究設計的 ,包含有特定的族群 (P)、介入的措施 (I)、比較的措施 (C)、想看的結果 (O)。 先來細看下PICO的內容吧,以這個題目示範:咖啡因可以增加早上想睡的人反應時間嗎? Population: 要針對哪些研究族群來搜尋,在此就是Adults with daytime drowsiness Intervention: 給予什麼介入措施,在此就是Caffeine Comparison: 跟什麼做比較;我們使用 Placebo / Decaffeinate 要注意的,不管在什麼題目都 不應該只擺上「無介入」,而是應該使用安慰劑或是其他療法 所以不應該用「沒喝咖啡」,而是應該跟「喝安慰劑」,也就是去咖啡因的飲料來做比較。不然 或許是喝東西的動作,或是對於咖啡的預期效應而讓我們清醒 。 Outcome: 想要比較什麼結果,在此就是Reaction time 這樣的搜尋,就能找到非常精確的結果。 (搜尋方法如:MeSH、Title search、Filter等,請看下篇文章: <系統性回顧工作坊>課後收穫2:搜尋結果很少,就等於搜尋方式很好嗎 ) Diagnostic study 用 PIGO 針對診斷型的問題,我們最後的目標是想知道,這個新的工具的敏感度、特異性多少?因